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标准 » 正文

盐源设施蔬菜产业走进春天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21  浏览次数:116
核心提示:  长势喜人的蔬菜。  出盐源县城,汽车沿着笔直的公路朝东开去。已进隆冬,道路两旁的田地里已无半点绿意,飞驰的汽车把荒凉的冬季扔在尘土里。十
   长势喜人的蔬菜。

  出盐源县城,汽车沿着笔直的公路朝东开去。已进隆冬,道路两旁的田地里已无半点绿意,飞驰的汽车把荒凉的冬季扔在尘土里。十五分钟后,汽车停在梅雨镇八家村设施蔬菜农业园区门口,放眼望去,百余个大棚一字排开,像列队等待检阅的列兵整齐而有序。走进园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日光温室在阳光照耀下格外耀眼,设施蔬菜规范化种植示范棚里,蔬菜长势旺盛,工人师傅们正忙着采摘装箱。

  梅雨坝子是盐源著名坝区之一,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条件温和,非常适宜设施农业蔬菜的种植。2021年3月,经过多方努力,凉山州辰园农林科技园区把家安在了这里。近年来,盐源县立足实际,把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围绕“提质、扩量、创牌、增效”的发展思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设施农业发展成效显著,成为推动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春提早 秋延晚

  设施蔬菜丰富菜篮子

  已是冬季,虽然外面寒风凛冽,但进入盐源县梅雨镇八家村设施蔬菜农业园区内的日光节能温室大棚里,却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绿油油的西红柿秧长势喜人,一排排爬满竹竿的秧苗下已经结满了顶花带刺的黄瓜,垄沟里各种小菜和育苗营养钵里的小苗苍翠欲滴,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种植户们正在熟练地育苗、分苗、整地、栽秧、拴绳、抡蔓、浇水、施肥……

  对于寒冷的冬天,如何让大棚蔬菜温暖过冬,农业园区总经理潘麟说,“盐源冬天易出现低温、大风等恶劣天气,应注意农作物防寒、防风管理。当蔬菜的呼吸消耗大于光合作用时,棚室内会积累大量二氧化碳等气体,要利用中午温度较高时段放顶风1—2个小时,进行棚内换气,确保蔬菜正常生长。”

  园区主要以生产瓜果蔬菜为主,苗木生产为辅。目前试种的辣椒已经达到年产3季,试种的西葫芦、油麦菜、生菜、豌豆、白菜都能达到量产,在相关部门的随机抽检中农残量都达国标。明年开始园区的种苗生产能达到年产量1000万株以上,园区的辣椒年产量达到150万斤以上,其它蔬菜的年产量达到100万斤以上。也建立的自己的电商平台(大凉山果蔬王),也和西昌、成都、北京的大宗蔬菜交易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政策撬动

  绿色产业开启致富先机

  八家村设施蔬菜基地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引进凉山州辰园农林科技园区进行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和生产销售,实现了公司化、资本化运作。八家村百余户农民将212亩土地入股凉山州辰园农林科技园区,零散闲置的土地资源不仅变成了致富的资产收益,还破解了蔬菜基地建设中的资金、技术和管理难题,从而带动群众实现了土地资源入股分红。

  八家村蔬菜基地,种植有西葫芦、油麦菜、生菜等20多个品种,已与20多家酒店、餐饮服务集团、蔬菜连锁店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实现由传统园田式自产自销向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转变。

  据了解,盐源县在设施蔬菜产业建设上整合各方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构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全县设施蔬菜产业向集约化、产业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

  就近务工

  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我在蔬菜园区一年了,这段时间正是冬季蔬菜的整地、培土、育苗阶段,蔬菜基地的活儿多,我就赶紧过来干几天。”村民林芳珍边除苗边说,“一天下来也能赚100多元,一年有2到3万元的收入。”“平时闲了就在这里务工,采摘蔬菜一天能挣100元。这里离家近,还能照顾放学回家吃饭的孙子,生活赚钱两不误,好得很!”林芳珍很满意。

  在基地大棚里,务工者有的忙着翻地,有的忙着整理大棚。现年52岁的陈冬云是园区里的多面手,在蔬菜园区的这一年,他看着园区一步步建立起来,看着秧苗培育成功,看着蔬菜成熟被采收运走。“育苗、培植、采收、搬运、装箱等活路,对于农村人来说不算累,还可利用早晚时间照顾家里老小。”陈冬云说,有了这些收入,小康路走起来更安心。和陈东云一样,100余名当地农民在这里变身成现代农业技术工人,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实现了打工、顾家两不误。

  在园区建设中当地用工人次达到7125人次,和2个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带动21户家庭农场一起发展,并和他们签订了回收合作协议,保证年增收30%以上。每年在脱贫户和易地扶贫户中用工人次不低于3000人次。真正和当地农户打成一片,真正地做到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农户共同发展。

  农忙时节,每天早上7点,梅雨镇八家村设施农业蔬菜基地的工人们便忙碌起来,摘菜、打包、装车,以最快的速度把新鲜蔬菜发给各地客商。

  近年来,盐源着力推行绿色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蔬菜供应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不断丰富居民“菜篮子”。通过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在实现蔬菜生产能力提升的同时,有效带动农户增收。

  引进高新技术

  打造绿色产业新高度

  园区的选种及病虫害的技术指导是由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的清源团队负责指导,土壤分析及土壤化学需求是由西昌学院蒋中国教授负责指导……

  说道技术核心力量,辰园农林科技园区总经理潘麟信心满满。“200余亩的农业园区如果没有专业技术力量支撑,我们是不敢冒险的。”

  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的蒋老师在园区成了香饽饽,被大家形象地称为“蔬菜特派员”。“蒋老师一来,咱心里就有底了。”

  从建园区开始,清源团队一直对园区进行‘一对一’服务,从培育、移栽到生长,每一个技术节点都细心指导,如今,园区已经发展到占地面积30亩的联动温室大棚1个、薄膜大棚66个、4个试种园、2个苹果园、1个核桃园、1个花椒园、购进2台全自动浇灌机、修建苗床4000多平方米、浇灌系统达到12万多平方米。每亩地蔬菜不仅产量提高了一大截,而且品质品相商品性都有了质的提高。

  按照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对将要上市的大批量蔬菜进行抽样检测,并分门别类地在每类产品的蔬菜采摘盛期进行严格检测。园区还及时指导农户采用正确的方法提前防治,合理用药、科学用药,为农产品的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保证采摘前最后一次用药的安全间隔期。

  近一年来,园区的检测样品已达数百次,每一次在相关部门的随机抽检中农残量都达国标,为百姓吃上放心菜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为农民创收、开拓市场拿到了绿色通行证。潘麟说,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如今,走进蔬菜产业园,一簇簇花朵灼灼绽放,一棵棵蔬菜生机勃勃,一个个产业工人忙碌着……很多蔬菜种植户,通过发展设施蔬菜产业,走上了四季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12月初,历时一年,八家村设施蔬菜农业园区拿到了县级农业园区的许可证。“我们还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争取评上州级省级农业园区,提升“八家村农鲜”蔬菜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前,种植蔬菜是为了填饱肚子,丰富餐桌,而今则是为了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让八家村的蔬菜走出大山,奏响设施蔬菜产业体系“最强音”,站在长势喜人的育苗棚里,潘麟信心满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